昨 (26) 日,中国财政部等四部委公布今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,虽然将降低新能源车补贴金额,不过补贴政策转向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服务等领域,为该产业链创造商机。
新能源车与充电站存在互补性
过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中国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,产业规模呈现飞跃式发展,2012 年~2018 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年複合成长率高达 113%。虽然 2018 年中国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有所减少,但整体产业上扬趋势并没有改变。去年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量达到 118.8 万台,年增率 56%。

即使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在 2020 底全面退出,但依照中国政府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」,及「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」内容来看,2020 年与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要实现产销 200 万辆,及 700 万辆。因此,2018 年~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年複合成长率可达 31%,市场发展潜力仍大。

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规模持续扩大,对充电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,再加上现在中国政府加强补贴,为产业创造话题性。
充电站成长动能足
充电模式又分为常规充电(交流电)及快速充电(直流电)两种,下表列出两者主要差异:

目前中国充电站数量位居全球第一,但整体建设仍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。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相关资料统计,去年中国充电站数量达到 80.8 万个,而同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预估整体数量达 270 辆,比率为 3.4:1。这与中国国务院规划到 2020 年新能源车与充电站比 1:1 的目标仍有一大段距离。因此中国四大部委将补贴朝向充电站发展,是有其背后的涵意。
若依照 1:1 的目标,再结合未来新能源车成长速度来看,2025 年中国充电站需求将达到 2609 万座。而市场规模每年的增加金额将从今年的人民币 35 亿元,成长至 2025 年的人民币 155 亿元。

产业高度竞争是隐忧
不过,该产业隐忧处在于,产品差异化及技术门槛均不高,参与竞争者众。根据国网招标情况来看 2018 年共招标 14262 座充电桩,有 31 家企业得标,而前五大企业得标占招标比重为 50.1%,而该数据在 2015 年时约 55%。
此外,同业间价格竞争激烈,因此国网招标每年平均得标价呈现下降趋势。而且更让人担心在于一旦中国政府开始补贴后,竞争会更激烈,要留意产业发展失序的可能性。

充电站产业链:
